一片荒蕪之地中成長出來的西港特區正成為中柬“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8年時間,西港特區從無到有,吸引了中、日、美等多個國家96家企業入駐,其中中資企業達到80家,並為當地帶來1.3萬個工作崗位。

  實際上,西港特區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與柬埔寨經濟發展階段性需求有效對接的一個縮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柬埔寨產業規劃也由於西港特區更緊密的聯係在一起。

  產能轉移動力

  8年前,一批中國創業者來到一片泰國灣畔的荒蕪之地,這塊上世紀末還在內戰中煎熬的土地彼時還是一片雷區。

  實際上,西港特區開發伊始,僅僅是前期土地的收購便遇到不小的困難,“特區11.13平方公裏土地分屬於柬埔寨300多個地主,需要一尺一尺丈量、一家一家談判。當地地主不相信GPS測量儀,有時一塊土地需要重複丈量3遍以上。”西港特區公司總經理戴月娥不無感慨地回憶道。

  而據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讚宋曉國介紹,“由於當地的土地買賣和國內完全不同,土地糾紛在柬埔寨投資過程中非常普遍。我們多年來經常接觸到這類問題,有時因為涉及到當地勢力問題,已經開設的廠房遭到了封廠、斷電的威脅。”

  在中柬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港特區發展迅速。目前,西港特區首期5平方公裏區域內已實現“五通一平”,相應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也基本完善。

  3月29日午後,記者從金邊出發,沿4號公路一路向南行駛5個小時後,駛入一條柬埔寨境內少見的四車道後便抵達西港特區。夜晚,特區內的工廠早已下班,而培訓中心的課堂裏卻傳出陣陣中文教學聲。

  據培訓中心負責人介紹,“中心由西港特區公司和無錫商院共同成立,先後開辦了8期,培訓員工達22000人次,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了員工保障。”

  第二日一早,西港特區恢複忙碌的工作生產之中。平坦的雙向四車道不時駛過多輛貨運汽車,在一家家工廠之間穿梭,路邊多個待建工廠則早已開工建設。

20160408140717

紅豆國際在西港特區的工廠

  紅豆國際製衣廠是最早入駐西港特區的中國企業之一,2011年便在西港特區建立起了工廠,當地主要負責自主紅豆品牌的西褲的生產。去年開始,紅豆國際製衣廠轉型做外貿加工,承接法國、日本等國服裝品牌的加工。

  在柬埔寨當地音樂和機器聲中,紅豆國際製衣廠總經理錢誌平介紹,“目前廠房員工人數在620人,中方管理20人。剛進園區的時候,當地熟練女工並不多,現在經過多年的以老帶新、職工幫扶,當地的勞動力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能夠招到熟練的工人了。”

  據其介紹,廠房內的設備都是由國內運輸過來的,與國內在一個技術水平。而國內人工、房租等成本的上升是公司轉向柬埔寨的主要原因。

  錢誌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實際上,近年來我們服裝外貿企業的競爭對手主要來自東南亞、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地區,原來在東莞的外資企業現在大多也撤到了東南亞。”

  開發本地資源

  柬埔寨快樂家木製品有限公司(簡稱“木製品公司”)主要生產木製地板,產品主要用於出口美國等西方國家。目前,木製品公司在西港園區建立一期廠房並已投入生產,二期廠房也建設完畢,相關生產設備已從國內發貨,由海路運來西港特區。

  王振文表示,“國內木材方麵的資源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而在柬埔寨,一些3-5年便能成材的速材林資源還很豐富,未來我們公司計劃70%的原料都從柬埔寨當地采購。”

  實際上,柬埔寨當地豐富農業資源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開發,西港特區副總經理邵建明曾在席間告訴記者,“由於加工產業、運輸設備的缺乏,柬埔寨的農產品(000061)多年來未能產生自己的品牌。實際上,附近的一些國家會來到柬埔寨田間收購大米、水果等農產品運回國內,加工後便打上當地的招牌出售。”

  旅遊資源同樣如此,西哈努克省省長潤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哈努克省全省管轄的海岸線175公裏,管轄大小島嶼32座,其中大多數島嶼沙灘開發程度比較低,基本都是純天然的,不僅歡迎遊客來旅遊,也歡迎投資者來投資。”

  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製約柬埔寨發展的一大因素。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讚宋曉國表示,“在特區外投資,不僅是征地問題,而且還要解決通電、通水以及一係列政府部門審批手續。而在西港特區內能夠免除很多因不熟悉而導致的問題。”

  西港特區綜合服務大樓一層,“一站式”行政服務窗口入駐了柬埔寨發展理事會、西哈努克省政府、海關、商檢、商業部、勞工部等6個部門的辦事機構。

  柬埔寨發展理事會駐西港特區辦公室負責人金達介紹,“這是向中國經濟開發區學習的經驗,並引入西港,在園區內就能為企業辦理從注冊到招工、生產、出口等一係列問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戴建敏